本文目录一览:
- 1、蹴鞠在宋代的竞赛方式有几种?
- 2、宋代蹴鞠规则
- 3、古代清明的活动之一:蹴鞠比赛规则介绍
- 4、蹴球艺术特色
蹴鞠在宋代的竞赛方式有几种?
具体来说,宋代蹴鞠形式的多样化较之汉代唐代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宋元时期的蹴鞠基本形式与唐代相同,也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设球门的竞赛,一种是不设球门的竞赛。设球门的竞赛,其球门柱高3丈2尺,球门径2尺8寸,阔9尺5寸,网中有风流眼,球门立在场地中央。
宋朝蹴鞠球,有两种玩法:一种是“白打”,不设球门,两个球队分别派出同样数目的球员(从一人到十人均可),在场中轮流表演,以头、肩、背、膝、脚等身体部位顶球(绝对不允许用手),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而球不落地。由裁判分别打分,以技高一筹者胜。
一,场户,一种比赛形式 场户是一种比赛形式,来自于唐代的白打,但是白打并没有规定踢球内容,只是一种随兴演出的娱乐,而场户则有严格规定,主要有一人场户、两人场户、三人场户这三种,但是三人场户又能演变成其他更多人参与的比赛。
宋代蹴鞠规则
1、宋代蹴鞠规则:用球门的规则 用球门的蹴鞠比赛一般是单球门,大多在宫廷宴会时进行。这比此前的直接对抗后退了一步,但对踢准要求更高。筑球时在球场中央竖立两根高三丈的球杆,上部的球门直径约一尺,叫“风流眼”。
2、宋朝蹴鞠球,有两种玩法:一种是“白打”,不设球门,两个球队分别派出同样数目的球员(从一人到十人均可),在场中轮流表演,以头、肩、背、膝、脚等身体部位顶球(绝对不允许用手),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而球不落地。由裁判分别打分,以技高一筹者胜。
3、古代蹴鞠的玩法规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球场中央竖立两根高三丈的球杆,上端有直径约一尺的球门,称为“风流眼”。- 参与蹴鞠的人分为两队,每队有固定的成员数量,各自有不同的职责,如球头、骁球、正挟等。- 比赛开始时,由鸣笛击鼓作为信号。
4、对圆周也有严格的要求,球的圆周不得少于68厘米或多于71厘米。球的重量不得多于453克或少于396克。充气后其压力等于0.6一1 个大气压力(海平面上),即相等于600-1100克/平方厘米,在比赛进行中,未经裁判员许可,不得更换比赛用球。
古代清明的活动之一:蹴鞠比赛规则介绍
1、娱乐性蹴鞠得以继承,还出现了表演性蹴鞠和竞赛性蹴鞠,表演性蹴鞠即在鼓乐伴奏下进行以脚、膝、肩、头等部位控球技能的表演,有足踢、膝顶、双腿齐飞、单足停鞠、跃起后勾等技术动作。竞赛性蹴鞠一般设有鞠场,鞠场呈长方形,一般为东西向,设有坐南面北供观赏的大殿,四周有围墙,称为“鞠城”。
2、从汉画像石上所描绘的蹴鞠表演看,有单人蹴1鞠、单人蹴2鞠、双人边击鼓边蹴鞠等形式;有足踢、膝顶、双腿齐飞、单足停鞠、跃起后勾等技术动作。有人称之为“蹴鞠舞”,是百戏中的重要节目。
3、当时的蹴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非对抗性的,以表现个人技巧为主;一种是多人参加的对抗性竞赛。前者活动方便,不受场地的限制;后者多在专门的球场(称作鞠城、掏域或鞠室)里进行,且具有一定的比赛规则。
4、用球门的规则 用球门的蹴鞠比赛一般是单球门,大多在宫廷宴会时进行。这比此前的直接对抗后退了一步,但对踢准要求更高。筑球时在球场中央竖立两根高三丈的球杆,上部的球门直径约一尺,叫“风流眼”。
5、结束时按过球的多少决定胜负,胜者有赏,负方受罚,队长要吃鞭子,脸上涂白粉。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
蹴球艺术特色
蹴鞠,这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体育运动,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著称。其比赛形式多样,包括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模式。在设有球门的蹴鞠比赛中,双球门的直接对抗源自汉代,主要用于军事演练。
比赛双方都有像座小房子似的球门;场上队员各12名,双方进行身体直接接触的对抗,就像打仗一样,踢鞠入对方球门多者胜。
女子足球的踢法是不用球门的,以踢高、踢出花样为能事,称为“白打”。唐代诗人王建有一首《宫词》说在寒食节这一天,宜春院的伎女以踢球为乐。唐太宗、玄宗都爱看踢足球,当时球门是“树两修竹,络网于上,以门为度球。球又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唐代不仅有了女子足球,而且有的女子踢球技术还很高超。
蹴球运动属非身体对抗的运动项目,以球的碰撞和位置变化来体现人的竞争。以智力性和战术性为特色,无需身体的剧烈活动,它是个体在运动中培养直觉能力、领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实现个体在运动中寻找自由的本性恢复,培养一种高尚、文明的情趣,建立一种新型的健康快乐的生命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