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导的孙子(王导妻子)

足球知识网

本文目录一览:

伯远帖作者介绍

《伯远帖》的作者是王珣。《伯远帖》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珣创作的一幅行书书法作品,也是东晋时十分难得的名人真迹,同时也是东晋王氏家族书法作品中的优秀代表。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小字法护,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名臣、著名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

《伯远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珣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

王氏家族在书法领域的卓越贡献尤为引人瞩目,尤其是“三希”宝帖中的王珣作品。乾隆帝得到《伯远帖》后,视之为稀世珍品,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一同珍藏于养心殿的“三希堂”。

伯远帖的作者:王珣。《伯远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珣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伯远帖》是作者给亲友伯远书写的一通信札,其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为行书早期的典范之作。全篇随其本字之形,顺其自然之态,而又通篇和悦,自然一体,有如天成。

王珣(349~400年),字元琳,幼时小字法护,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王珣生于晋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卒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

王融人物简介

王融,字元长,出生于467年,逝于493年,是中国南朝齐时期的杰出文学家,被誉为“竟陵八友”之一。他祖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是王导的七世孙,王僧达的孙子,王道琰的儿子,同时还是著名文学家王俭的从侄。王融自幼聪明过人,广涉经史,才华横溢。

王融,琅邪临沂出身,他的家族可以追溯到王僧朗,他是王奂的长子,与王琛、王彪、王爽、王弼、王肃、王秉等兄弟并肩。在南齐的朝廷中,他身居要职,担任了太子中庶子这一显赫职务。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在永明十一年(493年)到来。这一年,齐武帝下令捉拿王奂,这场政治风暴最终导致了悲剧。

齐武帝时,王融曾上书求自试,后迁至秘书丞,官至中书郎。永明九年(491年),武帝在芳林园禊宴群臣,并命各人赋诗,时王融作《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文藻富丽,当世称誉。又因融有才辩,于永明十一年(493年),兼任主客郎,接待北魏使者,应对便捷。但融自恃有才华,希望可在三十岁内成为公辅。

王融:王时霖之子,王润霖、王庆霖之侄。现任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Mount Sinai School of Medicine)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系教授,兼任结构和化学生物学系教授,同时担任该校的基因组学研究所副所长及质谱蛋白质组学实验室主任。他是北京医学院药学系药学专业1982届本科毕业生,获理学学士学位。

王融(467-493) 南朝齐文学家。字元长,琅邪临沂人,竟陵八友之一。曾任太子舍人、秘书丞、宁朔将军等,奉武帝命作《曲水诗序》,文藻富丽,为当世称诵。精通声律,与沈约共创“永明体”。后因宫廷斗争死于狱中。原有集十卷,已佚。明人集有《王宁朔集》。 元宏(467-499) 北魏皇帝、鲜卑族政治家。

王融(468~494)南朝齐文学家。字元长。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王僧达之孙。年少时即举秀才,入竟陵王萧子良幕,极受赏识。齐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兼任主客,接待北魏使者,应对便捷。北魏侵边,为宁朔将军军主。

王导的孙子(王导妻子)

王珣简述

1、王珣,字元琳,小名法护,是王导的孙子,王洽的儿子,同时也是王羲之的远房侄子。他在青年时期便崭露头角,作为桓温的属官,与谢玄一同受到桓温的高度重视,桓温曾赞誉他们:“谢掾四十岁时,必定会手握节杖,威风八面。王掾则会早早成为显赫的官员,两位都是非凡之才。

2、文章还简述了《世说新语·识鉴·第七》中的部分内容,包括车胤幼年受郡守王胡之赏识,预言其未来有高名;殷仲堪在门下省时未获方岳重托,晋孝武帝欲提拔亲信委任其为荆州刺史;王忱死后,西部镇守人选未定,殷仲堪被委任,王珣询问时殷答非己,诏令出后任用殷仲堪,王忧虑此事为国之不祥。

3、第二种原因,琅琊王氏以文化传家,是东晋南朝的文化大族。东晋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历史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书法家辈出。从29世王导至37世王褒,世世代代皆为当时之书法大家。

4、王珣是王羲之侄子,《伯远帖》是他的书函,是难得的晋人书法真迹。 上世纪四十年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被国民党政府偷偷运至台湾。上海画报社经多年努力,用高科技手段,使隔海相望的“三王三帖”重聚一堂。这本《三希堂三帖》,为纸本摺子,古色古香,展开后可供案头临写,也可装框陈列。

王导的孙子是王羲之吗

1、王珣,字元琳,小名法护,是王导的孙子,王洽的儿子,同时也是王羲之的远房侄子。他在青年时期便崭露头角,作为桓温的属官,与谢玄一同受到桓温的高度重视,桓温曾赞誉他们:“谢掾四十岁时,必定会手握节杖,威风八面。王掾则会早早成为显赫的官员,两位都是非凡之才。

2、王导和王羲之是堂叔侄关系。王导(276年-339年9月7日),字茂弘,小字赤龙、阿龙。琅玡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3、王珣,字元琳,东晋时期一位显赫的书法家,他是著名政治家王导的孙子,王洽的儿子,王羲之的侄子。出生于永和五年(公元349年),王珣在书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孝武帝司马昌明十分欣赏他的才学,他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人一同受到孝武帝的赏识,官至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并担任太子詹事。

4、王羲之是王导的堂侄,王冕则和王导王羲之无关系。王导十分热爱书法。他在东迁之时,把钟繇的《宣示表》缝入袖中,誓言“贴在人在,贴亡人亡”,足见其对书法之热爱。他常教诲家族中人要尊重书法,他的堂侄“书圣”王羲之,堂侄孙王献之,孙王_、王珉,都是一代书法家。

5、王导和王羲之之间的关系是堂叔侄。王导,作为东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书法家,他的家族是名门琅玡王氏的代表。他与晋元帝司马睿关系密切,曾建议他迁都建邺并成功安抚了南渡的北方士族,对东晋政权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被誉为“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中的内相。

6、王导是东晋初年的丞相,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与书法有着深厚的渊源。他的侄子王羲之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书圣”。王导非常重视书法,常常教诲王氏族人要尊重书法,并且王导作为王羲之的叔父,与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有着密切的关系。王导(276年-339年9月7日),字茂弘,小字赤龙、阿龙。

谢混的经历及其诗的赏析和背景

1、多可怜谢混才华出众,名字将流传千古。诗意和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谢混这位才华横溢的人物。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谢混的赞美和思念之情。诗人认为谢混的才华超群,但他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机会。诗中的“尚主”指的是谢混还没有做到帝王的地位,诗人认为他应该成为帝王,但是他没有得到机会。

2、谢混,东晋时期贵为驸马的文人,其生平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谢混展现出了其非凡的勇气和独特的个性。他不仅擅长诗词创作,更是中国山水诗文学的先驱之一,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如《游西池》等。

3、意思是:游览中,不觉天色渐晚,在夕阳斜照之下,飞鸟归巢,鸣叫着欢聚枝头。此刻,落日的余晖流洒在池面树梢,水含清光,树现秀色,水清木华,西池的傍晚更加迷人。原文 悟彼蟋蟀唱,信此劳者歌。有来岂不疾,良游常蹉跎。逍遥越城肆,愿言屡经过。回阡被陵阙,高台眺飞霞。

4、【体裁】五言诗 束发怀耿介,逐物遂推迁。违志似如昨,二纪及兹年。缁磷谢清旷,疲薾惭贞坚。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剖竹守沧海,枉帆过旧山。山行穷登顿,水涉尽洄沿。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葺宇临回江,筑观基曾巅。

晋陵公主的家庭关系

1、家庭成员 父亲:晋孝武帝 公公:谢琰 兄弟:晋安帝司马德宗、晋恭帝司马德文 姐妹:鄱阳公主下嫁王导曾孙王嘏 丈夫:谢混 女儿:唯有二女,一女嫁予殷睿 相关史料 《晋书·谢安传附谢混传》(卷七十九 列传第四十九)初,孝武帝为晋陵公主求婿,谓王曰:“主婿但如刘真长、王子敬便足。

2、晋陵公主一成年,东晋的孝武帝就张罗着给她找丈夫。他指派王珣主管选婿工作,而且提出标准说:“比着刘真长、王献之(这二人都是驸马)就可以了。不要比着王敦和桓温(这二人也是驸马)。后面两人一旦得势,就要干预别人家(就是指皇家)的事情。” 标准其实挺明确的。

3、谢混的祖父谢安是东晋著名政治家,官至太保,封庐陵郡公。谢混的父亲谢琰,在淝水之战中立有战功,官至会稽内史,封望蔡县公,孙恩之乱时遇害。谢混有两个兄长,分别是骠骑参军谢肇、建昌侯谢峻,与谢琰同时遇害。 谢混的妻子晋陵公主是孝武帝司马曜之女,在谢混死后被迫改嫁王练(出身琅邪王氏)。

4、金堂公主,唐穆宗李恒的女儿,其母身份未明。初封为晋陵公主,后嫁给了郭仲恭。公主的逝世时间位于唐僖宗乾符年间(874年—879年)。金堂公主的丈夫郭仲恭是郭子仪的曾孙,郭暧和升平公主的孙子。郭仲恭的父亲名叫郭钊,郭钊的妻子沈氏虽非公主,但却是唐代宗的女儿长林公主。

5、《旧唐书》称其母为杨贤妃)女儿义丰公主,武贵妃所生,下嫁韦处仁,咸通年间去世。淮阳公主,张昭仪所生,下嫁柳正元。延安公主,下嫁窦浣。金堂公主,始封晋陵公主,下嫁郭仲恭,乾符年间去世。清源公主,太和年间去世。饶阳公主,下嫁郭仲词。义昌公主,为道士,咸通年间去世。安康公主,为道士。

你可能想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足球知识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